1 意外撞碎的心血
"让一让!麻烦让一让!"
我抱着厚重的《西方文学史》教材,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狂奔。距离上课还有三分钟,而文学院到教学楼至少需要五分钟——这还不算等电梯的时间。
手机闹钟没响,室友忘了叫我,现在我只能祈祷张教授的课今天会晚开始。转过最后一个拐角时,我甚至没注意到前方那个高挑的身影。
"砰!"
撞击的瞬间,我感觉到自己撞上了一个坚实的胸膛,紧接着是一连串清脆的碎裂声。我踉跄着后退两步,抬头对上了一双充满震惊的眼睛。
"我的模型!"男生蹲下身,颤抖的手拨弄着地上散落的木片和纸板。那原本应该是个精致的建筑模型,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废墟。
"对不起,我真的很抱歉!"我慌忙蹲下想帮忙,却被他一把拦住。
"别碰!"他声音里压抑着怒火,"这是下周要交的期末作业,我熬了三个通宵!"
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他脸上,我才注意到他浓密的眉毛紧锁着,高挺的鼻梁上沾着一点木屑,下颌线因为咬牙的动作显得格外分明。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,右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价格不菲的机械表。
"我可以赔偿材料费,或者帮你一起重做..."我声音越来越小,因为他的眼神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。
"程野!怎么了?"远处跑来几个男生,看到地上的狼藉后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"被这位赶时间的同学撞翻了。"叫程野的男生站起身,居高临下地看着我,语气讽刺,"看来你的课比别人的心血更重要。"
我的脸烧了起来。上课铃在远处响起,我知道自己已经迟到了,但现在离开只会显得更加不负责任。
"给我你的联系方式。"我掏出手机,"我会负责的。"
他冷笑一声,从背包侧袋抽出一张名片塞给我:"建筑系502工作室,程野。希望你记得今天说的话。"
说完,他小心地收集起地上的残骸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我站在原地,看着名片上烫金的建筑图案和电话号码,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手在发抖。
那天晚上,我辗转反侧到凌晨两点,最终给那个号码发了条短信:「我是今天撞坏你模型的女生,林小满。明天下午有空见面谈谈赔偿吗?」
三分钟后,手机亮了:「明天三点,建筑系咖啡厅。别迟到。」
2 工作室的日与夜
建筑系咖啡厅比我想象中要安静得多。落地窗外是正在施工的新校区模型,阳光透过几何形状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程野坐在角落的位置,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素描本。
"我查了材料价格,"我放下包,直接切入正题,"这是估算的赔偿金额。"我推过去一个信封。
他没接,只是合上素描本,用那种让我不舒服的审视目光看着我:"你知道重做一个模型需要多少时间吗?"
"我可以帮忙。"我硬着头皮说,"虽然我不懂建筑,但我手很巧,高中时做过很多手工..."
"明天下午四点,502工作室。"他打断我,"带上你的'巧手'。"他在最后两个字上加了明显的讽刺语气。
接下来的两周成了我大学生涯最忙碌的日子。每天下课后,我直奔建筑系那栋充满松节油味道的老楼。502工作室里总是堆满图纸和模型材料,程野的同学们对我这个"肇事者"态度复杂,但没人敢违逆程野的决定。
"把那个递给我。"程野头也不抬地伸出手。我连忙把刻刀放在他掌心,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指尖。他的手指修长而温暖,指腹有长期握笔留下的茧。
深夜的工作室只剩下我们两人。程野专注地调整着模型的一处细节,台灯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。我偷偷看着他紧抿的嘴唇和微微皱起的眉头,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冷漠的男生对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多少热情。
"为什么选这个设计?"我打破沉默,指着即将完成的模型。那是一个融合了传统四合院元素的现代图书馆,精巧得令人惊叹。
程野的手停顿了一下:"我奶奶住在胡同里,她总说现在的孩子都不去图书馆了。"他的声音比平时柔和,"我想设计一个能让他们愿意停留的地方。"
这个回答让我心头一暖。就在我想继续话题时,他突然转向我:"你为什么总是跑那么快?"
"什么?"
"那天你撞到我时,像后面有老虎在追。"他难得地开了个玩笑,嘴角微微上扬。
我笑了:"我习惯了赶时间。从小县城考到这里不容易,总觉得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过。"
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我们之间的气氛第一次不那么紧张了。
模型完成的那天,程野的导师赞不绝口,甚至建议他参加下个月的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。离开工作室时,程野叫住了我。
"谢谢。"他递给我一杯咖啡,"虽然开头很糟糕,但结果还不错。"
我接过咖啡,发现杯子上贴着一张便签:周六有空吗?我知道有家书店,你可能会喜欢。
3 书店里的秘密时光
那家隐藏在老胡同里的二手书店成了我们的秘密基地。程野会给我讲建筑史上的趣闻,我则给他推荐各种冷门小说。我们坐在书店后院的银杏树下,一待就是整个下午。
"你看,"他指着书店斑驳的砖墙,"这种砌法叫'一顺一丁',是明代常见的工艺。"
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,却更多注意到他说话时滚动的喉结和阳光下泛着金色的睫毛。过去一个月里,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将视线从他身上移开。
"小满!"室友李晓雨冲进宿舍,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,"你和建筑系那个程野怎么回事?全校都在传你们在一起了!"
"什么?"我差点摔了手中的书,"我们只是朋友..."
"得了吧,"李晓雨翻了个白眼,"上周文艺晚会,他全程只跟你跳舞;前天有人看到你们在图书馆共用一个耳机;昨天他还在食堂帮你擦掉嘴角的饭粒——朋友会做这些?"
我的脸热了起来。确实,程野最近的举动越来越亲密,但谁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。
手机适时地震动起来,是程野的信息:「明天有空吗?我想带你去个地方。」
第二天,程野带我去了城市边缘的一片荒地。站在杂草丛生的土坡上,他展开一张设计图:"市政府刚批准了这个项目,下个月开工。我的第一个实际作品。"
图纸上是一个儿童公益图书馆,比之前那个模型更加精美。我惊喜地抬头,却发现程野的表情异常严肃。
"林小满,"他罕见地叫了我的全名,"这个项目需要去德国学习三个月。我...我想知道你怎么看。"
我的心猛地一沉。三个月,意味着如果他接受,我们将面临分离。但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期待,我说不出一句劝阻的话。
"这是你的梦想,不是吗?"我努力微笑,"三个月很快的。"
他松了一口气,突然抓住我的手:"等我回来,我有话想对你说。"
他的手心很暖,我却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。
变故发生在程野离开前一周。文学社组织了一场读书会,我硬拉着不情愿的程野参加。讨论《包法利夫人》时,社长深情地分析着女主角对爱情的追求,程野却突然插话:
"她不过是个沉溺幻想的自私女人,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还要拖累别人。"
全场寂静。我尴尬地看着程野,他却不以为然地继续:"文学作品总是美化这种不切实际的浪漫,但现实需要理性和责任。"
回宿舍的路上,我们爆发了第一次争吵。
"你不能那样批评别人的观点!"我气愤地说。
"文学社那些人活在梦里,"程野冷笑,"整天谈什么诗和远方,却连明天的课业都完成不了。"
我停下脚步:"那我呢?我也是文学系的,在你眼里也是'活在梦里'吗?"
程野愣住了,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问。那一刻,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之间的鸿沟——他相信可测量的现实,而我珍视那些无法量化的情感与想象。
4 沉默的鸿沟
读书会事件过去三天了,程野和我之间仍然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。他照常发信息约我去图书馆,我也如常赴约,但我们之间那种轻松的默契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小心翼翼的客套。
"《建筑结构力学》?"我拿起程野放在桌上的书,试图打破沉默,"这么厚的书你看得下去?"
程野摘下耳机,目光落在我手中的书上:"比《追忆似水年华》实在多了,至少能用来盖房子。"
他的话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我心里。我放下书,假装整理书包来掩饰自己的不适。程野似乎意识到说错话了,伸手想拉我,却在半空中停住。
"小满,那天的事...我道歉。"他声音低沉,"我不是有意贬低你喜欢的东西。"
我抬头看他,发现他眉头紧锁,眼睛里闪烁着我读不懂的情绪。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——他可以为我道歉,却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那些"不实用"的文学对我如此重要。
"没关系。"我勉强笑了笑,"我们本来就不必喜欢同样的东西。"
程野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他看了眼屏幕,表情立刻变得严肃:"导师的电话,我得接一下。"
他快步走向图书馆走廊,我透过玻璃窗看着他挺拔的背影。阳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,他说话时偶尔会无意识地用食指敲打大腿——这个小动作我已经很熟悉了。但此刻,这个近在咫尺的男孩却让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距离感。
十分钟后,程野回来了,眼睛里跳动着兴奋的火花:"导师推荐我参加柏林建筑双年展的平行活动!如果作品被选中,我可能要在德国待上半年。"
"半年?"我的心猛地沉了下去,但看着他难得一见的激动神情,我强迫自己露出笑容,"太棒了!你的设计绝对会被选中的。"
程野抓住我的手,力道大得让我有些疼:"你会等我吗?"
他的问题如此直接,让我措手不及。我们从未明确讨论过彼此的关系,但现在他却在问一个只有情侣才会问的问题。我的喉咙发紧,点了点头。
"当然。"我说,声音比想象中要坚定。
程野的眼睛亮了起来,他突然倾身向前,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。这个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让我心跳加速,脸颊发烫。这是我们之间第一个超越友谊界限的接触。
"等我回来,"他低声说,"我们就正式在一起。"
5 工地上的争执
程野要去德国的消息让我连续几晚辗转难眠。周五下午,他发来信息:「带你去看看我参与设计的那个儿童图书馆工地,现在应该已经打好地基了。」
我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,心里却有些忐忑。自从读书会那次争执后,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多么不同。他带我去看建筑工地,就像我带他去文学社一样,会不会又是一次灾难?
工地比我想象中要远,我们换乘了两趟地铁又走了二十分钟才到。程野一路都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解建筑知识,我虽然听不太懂,但喜欢看他说话时闪闪发亮的眼睛。
"到了!"程野指向一片围起来的空地,几台挖掘机停在那里,工人们正在忙碌。他掏出安全帽递给我:"按规定访客必须戴这个。"
安全帽沉甸甸的,我笨拙地调整着系带。程野轻笑一声,伸手帮我固定,他的手指不经意间擦过我的耳垂,带来一阵微妙的触电感。
"这边走。"他自然地牵起我的手,带我走向一栋临时搭建的二层工棚,"从上面能看到整个工地全貌。"
楼梯是简陋的金属网格结构,透过缝隙可以直接看到地面。走到一半时,我的腿突然开始发抖——我从小就有恐高症,但一直没好意思告诉程野。
"怎么了?"程野回头看我,发现我脸色苍白,"你怕高?"
我咬着嘴唇点点头,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程野皱起眉头,似乎在思考什么,然后突然转身蹲下:"上来,我背你。"
"什么?不,这太..."
"别废话,快上来。"他语气坚决,"还有十几级台阶,你这样子走不完的。"
我红着脸趴上他的背,他轻松地站起身,我的胸口紧贴着他的后背,能感受到他稳健的心跳。他身上有淡淡的松木香气,混合着些许汗水的气息,莫名地令人安心。
"抓紧了。"他说,然后开始稳步上楼。我的视线不敢往下看,只能盯着他后颈上那一小片被阳光晒成金色的皮肤。
到达平台后,程野小心地把我放下来,但手仍然扶着我的肩膀:"好些了吗?"
我点点头,强迫自己看向远方而不是脚下。从这个高度确实能看到工地的全貌,程野兴奋地指着各个区域解释,我却只能模糊地听到他的声音——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控制自己不发抖上。
"看那边,"程野指向工地中央,"那就是图书馆的主阅览区,设计成了六边形的蜂窝结构,每个单元都有天窗..."
他突然停住,因为我正死死抓着他的手臂,指甲几乎陷进他的肉里。
"对不起,"我松开手,"我真的很努力在听了,但我...我控制不住..."
程野的表情从兴奋转为困惑,最后变成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挫败:"你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说,没必要勉强自己。"
"不是的!我很感兴趣,只是..."
"只是什么?"程野打断我,"只是你更愿意待在你的文学世界里,那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隐喻和象征,不用面对现实中的钢筋水泥?"
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。我想解释,想告诉他恐高症不是我能控制的,但看着他失望的眼神,所有话语都卡在了喉咙里。
回程的地铁上,我们谁都没有说话。程野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,我则假装专心看手机,实际上在偷偷观察他紧绷的侧脸。他生气时右眼会微微眯起,嘴角抿成一条直线——这个表情我已经见过几次了,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让我感到如此遥远。
6 未说出口的决定
周一早上,我在宿舍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——偏远山区小学的支教录取通知。我早在一个月前就申请了这个项目,当时只是随手投递,没想到真的被录取了。项目时间是下学期,正好和程野去德国的时间重叠。
我盯着信纸发呆,直到李晓雨拍我肩膀才回过神来。
"哇!你要去支教?"她凑过来看,"真酷!不过..."她犹豫了一下,"你和程野怎么办?"
"他也要去德国。"我轻声说,"我们可能...会分开一段时间。"
"半年异地恋啊,"李晓雨吹了个口哨,"考验真够大的。"
我勉强笑了笑,把信塞进书包。整整一天,我都在想该怎么告诉程野这个消息。他会理解吗?还是会像批评文学社那样,说这是"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"?
晚上,程野约我在校园湖边见面。初夏的晚风带着花香,他站在柳树下等我,身影修长挺拔。看到我走近,他脸上浮现出罕见的柔和笑容。
"我有东西给你。"他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。
盒子里是一个微缩建筑模型——那家我们常去的二手书店,每个细节都完美还原,连后院那棵银杏树都用真正的树叶做了标本。
"这是..."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。
"纪念品。"程野轻声说,"我不在的时候,它可以陪着你。"
我的眼眶突然发热。这一刻,我决定不告诉他支教的事——我不想破坏这美好的气氛,更不想看到他失望的表情。
"谢谢,它太美了。"我小心地合上盒子,"我也有个消息...我被选为校报副主编了。"
这是真的,但本来不是什么值得特别提起的事。程野笑着揉揉我的头发:"恭喜,我就知道你能行。"
我们沿着湖边散步,他的手轻轻握着我的,偶尔有路过的同学投来好奇的目光。在旁人眼里,我们一定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——建筑系的才子和文学院的才女,多么登对。没人知道我们之间那道日益扩大的鸿沟。
7 冷战的开始
程野去德国的日子越来越近。我们默契地避开那些可能引发争论的话题,只分享日常的琐碎快乐——食堂新开的窗口,图书馆角落里发现的猫咪,下雨天共撑一把伞...
但平静的表面下,暗流涌动。
周五下午,我在宿舍整理支教需要的材料时,程野突然打来电话:"能来502工作室吗?有点事想当面说。"
他的语气有些奇怪,但我没多想。推开工作室门时,我看到程野站在窗边,手里拿着——我的支教录取信。
我的血液瞬间凝固。信明明放在书包内袋里,怎么会...
"李晓雨给我的。"程野仿佛读出了我的疑惑,"她说你'忘了带重要文件'。"他冷笑一声,"真是贴心的室友。"
"我可以解释。"我声音发抖。
"解释什么?"程野把信扔在桌上,"解释你早就计划好要去支教却一直瞒着我?解释你表面上支持我去德国,实际上早就安排好自己的'诗和远方'?"
"我没有瞒你!我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..."
"整整三周!三周你都没找到机会?"程野的声音越来越高,"还是说你根本不在乎我怎么想?就像你不在乎我讲的建筑知识,不在乎我分享的每一个项目?"
他的话像刀子一样刺进我心里。我深吸一口气,努力保持冷静:"我去支教和你的德国之行不冲突,我们只是各自追求自己想做的事..."
"然后呢?"程野打断我,"半年后你从山区回来,满脑子都是那些感人的故事和改变世界的理想;我从德国回来,带着实际的职业规划。我们还能聊什么?你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?"
"不切实际的幻想?"我重复着他的话,声音开始颤抖,"原来你是这样看待我的价值观的。"
程野似乎意识到自己说过了头,但骄傲让他无法收回那句话。工作室陷入可怕的沉默,只有墙上时钟的滴答声格外刺耳。
"也许..."我艰难地开口,"也许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。"
程野没有挽留。当我转身离开时,听见他重重地砸了一下桌子。
接下来的日子,我们陷入了冷战。程野按计划飞往德国,我没有去送机;我也开始准备支教的行李,不再有人给我发信息问"今天过得怎么样"。校园突然变得很大,大到我们再也没偶遇过;又很小,小到处处都是回忆的痕迹。
七月的最后一天,我拖着行李箱走向校门口的大巴。上车前,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校园——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小路,一起坐过的长椅,一起躲过雨的屋檐...
大巴启动时,我打开手机相册,删除了最后一张程野的照片。但当我看到那个书店模型时,还是忍不住哭了。木盒底部刻着一行小字,是我之前没注意到的:
"给总是跑得太快的你,愿你有天愿意为我停下脚步。——C.Y."
8 山区的星光
支教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得多。山区小学只有两间漏风的教室,五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起上课。我负责语文和英语,每天下课后还要走一小时山路送孩子们回家。
十月的山区已经有些冷了。今晚批改作业时,我的钢笔又冻住了,只好把它贴在脖子上暖一会儿。宿舍是以前的仓库改的,唯一的取暖设备是个总冒黑烟的小炉子。
我翻开日记本,继续写今天的支教日记:
"10月15日,阴。今天教孩子们写'梦想'这个词。小芳说她长大后要当医生,因为奶奶总是腰疼;铁柱说要盖一座比山还高的大楼...我突然想起那个人,不知道他设计的图书馆建好了没有..."
笔尖顿在纸上,晕开一小片墨迹。三个月了,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程野。手机在这里信号时有时无,但我从没收到过他的消息。也许他真的认为我太"不切实际"了吧。
"林老师!"门外传来小芳的声音,"快出来看星星!今晚好多呀!"
我披上外套走出去,一抬头就被震撼了——没有城市光污染的夜空像一块黑丝绒,上面撒满了钻石般的星辰。小芳和几个住校的孩子在操场上又蹦又跳。
"林老师,城里的星星也这么亮吗?"小芳拉着我的手问。
我望着银河,突然想起程野曾经说过,他设计的一个图书馆屋顶可以打开看星星。"不,"我轻声回答,"城里的星星...比较害羞。"
回到宿舍,我在日记里加上:"山里的星光像撒落的盐粒,又像那个人的眼睛在黑暗中发亮的样子。"
炉子里的火渐渐小了,我蜷缩在床上,把程野送我的书店模型放在枕边。木盒底部那行小字已经被我摩挲得有些模糊了。
9 柏林的设计图
程野的视角:
柏林冬季的清晨冷得刺骨。我坐在工作室里,面前摊开着图书馆的最终设计图,却怎么也集中不了精神。桌上手机亮了一下,是导师发来的邮件,提醒我明天是方案提交截止日。
三个月了。三个月前和林小满的那场争吵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。我无数次点开她的聊天窗口,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道歉?解释?还是继续坚持自己没错?
"程,你的咖啡。"室友马克把杯子放在我旁边,"又在想那个中国女孩?"
我没回答,但马克已经看到了我桌上那张照片——林小满在二手书店门口的笑脸,阳光透过银杏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"你们为什么分手?"马克问得很直接。
"我们没有...算了。"我揉了揉太阳穴,"她说我不理解她的世界,也许她是对的。"
马克拿起我画到一半的设计图:"这就是那个儿童图书馆?为什么每个阅览室都有这么大的窗户?"
"因为..."我停顿了一下,"有个女孩曾经说,看书时光线很重要。"
马克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:"看来你比想象中更理解她的世界。"
他离开后,我翻开行李箱底层的一个笔记本——林小满的支教日记。离校前,我鬼使神差地去她宿舍找她,她不在,李晓雨把这个交给我,说是林小满落下的。
日记里的林小满和我想象中完全不同。她写山区刺骨的寒冷,写没有热水洗澡的烦恼,写批改作业到深夜的疲惫——没有一丝浪漫化的描述,却处处透着坚韧。而今天新看到的这句"星光像撒落的盐粒",让我胸口一阵发紧。
只有林小满会这样形容星星。那个我批评"不切实际"的女孩,其实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。
我抓起笔,在设计图的角落加了一个小小的观星台。
10 雪中的重逢
十二月的第一天,山里下雪了。孩子们兴奋得课都没法上,我只好提前放学,让他们去操场上玩雪。
"林老师,你也来嘛!"小芳拉着我的袖子。
我笑着摇头:"老师要准备明天的课,你们注意安全。"
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,只剩下炉子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。我翻开教材,却听到门口有脚步声。
"请问..."一个熟悉得让我心脏停跳的声音响起,"这里是支教老师的宿舍吗?"
我猛地抬头,粉笔从指间滑落。程野站在门口,黑发上还沾着雪花,鼻尖冻得通红。他穿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深灰色大衣,衬得肩膀更加宽阔。
"你...你怎么..."我站起来,膝盖撞到讲台也顾不上疼。
程野的目光扫过简陋的教室,落在黑板上的字迹——那是今天教的诗,"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"。
"我提前完成了实习。"他向前走了两步,又停住,好像不敢靠太近,"导师说我的设计'突然有了灵魂'。"
我们隔着几排课桌对视,他的眼睛比记忆中更加深邃。三个月不见,他下颌线条更加分明,眉宇间多了几分成熟,但看我的眼神依然让我心跳加速。
"为什么来这里?"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。
程野没有立即回答。他走到黑板前,拿起一支粉笔,开始画画。我看着他修长的手指在黑板上移动,渐渐勾勒出一个熟悉的场景——文学院门口的林荫道,一个女孩抱着书奔跑,男孩站在前方...
那是我们初遇的场景。
"记得吗?"程野背对着我说,"你撞坏了我的模型,我们大吵一架。"
我当然记得。那天他气得脸色发青,我却注意到他睫毛在阳光下是浅棕色的。
程野转过身,粉笔灰沾在他的袖口:"后来我发现,最美的设计往往来自意外。"他深吸一口气,"就像我没想到会爱上那个撞翻我模型的女孩。"
教室外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,炉火噼啪作响。我站在原地,感觉有温热的液体涌上眼眶。
"你的支教日记,"程野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笔记本,"李晓雨给我的。我...我全都读完了。"
"你看了我的日记?"我声音发颤,那里面写满了对他的思念。
程野走近一步,小心翼翼地把日记本放在讲台上:"你说山里的星星像撒落的盐粒...我从没见过有人这样形容星空。"他停顿了一下,"直到那一刻,我才真正明白你的世界有多美。"
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,但教室里却温暖如春。我看着他微微发抖的手指——那个总是自信满满的程野,此刻竟紧张得像个少年。
"我错了。"他声音很低,但字字清晰,"错在以为只有可测量的东西才有价值,错在没看到你支教选择背后的勇气,错在..."他喉结滚动了一下,"错在让你离开。"
我走到黑板前,拿起另一支粉笔,在他画的场景旁边加上一个气泡框,里面写着:"对不起。"
程野的眼睛亮了起来。他接过粉笔,在气泡框下面写:"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?"
我没有用粉笔回应,而是向前一步,踮起脚尖,吻了他冰凉的嘴唇。他愣了一秒,随即紧紧抱住我,力道大得让我肋骨发疼。
"我身上很脏..."我小声说,支教以来我已经两周没好好洗澡了。
程野笑了,额头抵着我的:"我不在乎。"
11 星光与大地
那天晚上,我们挤在教师宿舍的小炉子前,聊了整整一夜。程野告诉我他是如何提前完成项目赶回来的,我则给他看孩子们写的作文和画的画。
"这个孩子的梦想是当建筑师。"我指着一幅歪歪扭扭的画,上面是个尖顶房子。
程野认真地看着画:"很有天赋。"他突然转向我,"我有个想法...等回学校后,我想成立一个公益小组,为山区学校设计适合的建筑。"
我惊讶地看着他——这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个只接商业项目的程野会说的话。
"怎么?"他捏了捏我的手,"被我的'不切实际'吓到了?"
我笑着摇头:"只是没想到你会对公益项目感兴趣。"
程野的表情变得严肃:"因为这三个月我意识到,建筑不只是冷冰冰的结构,它承载着人的梦想和希望...就像你教给这些孩子的。"
窗外,雪已经停了,星光透过玻璃洒在我们交握的手上。程野从钱包里掏出一张照片——我们第一次约会时在书店门口的合影。
"我一直带着它。"他轻声说,"在德国最想家的时候,是这张照片和你的日记让我坚持下来。"
我靠在他肩上,闻着他身上熟悉的松木香气混合着雪的味道:"我们真的能克服那些差异吗?"
程野沉默了一会儿:"我不再认为那是需要'克服'的东西了。我们的不同就像..."他指着窗外的星空,"像星星和大地,看似永远碰不到对方,但实际上..."
"星光会照耀大地。"我接上他的话。
程野点点头,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卷筒:"给你的礼物。"
我展开卷筒,里面是一张精美的设计图——山区小学的新校舍。图纸上的建筑既实用又充满童趣,每个教室都有大大的窗户,屋顶甚至有一个小小的观星台。
"这是..."
"我们的第一个合作项目。"程野眼睛闪闪发亮,"你负责策划需求,我负责设计。当然,前提是你愿意..."
我没等他说完就吻住了他。炉火映照下,我们的影子在墙上融为一体,就像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调和的差异,此刻都化作了爱的不同面向。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宿舍时,程野已经起床了。我睁开眼,看见他站在窗前,正在修改那张设计图。
"早。"我坐起身,"在改什么?"
程野转头微笑:"加了一个小花园,你日记里说孩子们喜欢种花。"
我走到他身边,看着图纸上逐渐成形的梦想,突然明白了一件事:爱情不是要消除差异,而是在彼此的宇宙中,为对方保留一个永恒的坐标。
就像星光会永远照耀大地,就像那个撞碎模型的意外,最终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设计。
[全文完]
更新时间:2025-07-07 08:20:17